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但通常是發生在兒童或青少年,它佔所有糖尿病百分之五以下,但其對生活的影響卻遠比常見的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要大。
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發病通常要比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要快而且嚴重,如發病後沒有迅速治療,病情可能很快演變到必須要住院的程度,一經診斷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就必須每日注射胰島素才能維持生命。

 

臨床特徵

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症狀可以是迅速發生而且嚴重,症狀包括了頻尿、口渴、飢餓感覺、視力模糊及疲倦。
因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病人缺乏胰島素,血中的葡萄糖愈來愈高,腎臟會將血中一部分的葡萄糖排泄出去,這個過程會造成很多的水份和電解質一起排出,於是形成了頻尿及口渴。
因為身體不能利用葡萄糖當作能量,就轉向分解蛋白質及脂肪來取得能量,身體使用了許多蛋白質及脂肪,於是產生了體重減輕現象。脂肪的代謝會產生一些酸性物質,若這酸性物質產生太多,就演變成糖尿病酮酸中毒,這是一種緊急狀況,需要立即送醫院處理。

 

治療方式

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病人必須有定時的三餐及配合的胰島素注射才能避免產生血糖過高或過低。在醫生的指示劑量下,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必需每日自行注射(小孩家長可幫忙小孩注射)。現在有愈來愈多的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每日在家中自行監測血糖,然後可以在醫師的指導下,根據血糖的變化來調整胰島素劑量。追蹤糖尿病控制的情形,化驗血糖是比化驗尿糖正確。 在適當的時候吃適當的食物是治療中相當重要的部分,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需要控制食物的量和時間來配合胰島素注射,避免血糖過高或過低。選擇食物的種類,也可以幫助血糖的控制。增加纖維素及多醣類的攝取,避免單糖類的食物可減少血糖的高低起伏。有一部分的病人,甚至可減少胰島素的劑量。
減少脂肪及膽固醇的攝取可以減少發生心臟病的機會,原因是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臟病的機會要比一般人高。運動可以幫助減低心臟病發生的機會,同時可使病人有健康和充滿活力的感覺,這對罹患糖尿病這類慢性疾病的病人來說是相當有意義的。但是運動要非常小心,雖然運動可增加肌肉對葡萄糖的消耗,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但同時運動可刺激身體釋放葡萄糖及脂肪來產生能量,這種作用會使血糖升高。為了要有安全的運動,必須要適當地配合胰島素劑量、進食及運動時間,避免發生血糖過低或過高的情況

 

預後

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病人必須注射胰島素來維持生命,如不注射胰島素,短時間內就會產生症狀,然後症狀逐漸嚴重,最後演變成糖尿病酮酸中毒和昏迷,如果每日接受規則注射,再加上小心的食物控制,大部份的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病人可過著和正常人一樣有活力及挑戰的生活。

 

發生率

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中男女兩性比例接近,發病率以青春期前後最為多見。若依1.5/100,000的發生率推算,在台灣地區1,151餘萬、台北市140萬三十歲以下人口中,每年約可見到173及21位新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病例。
我國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之發生率與亞洲各國相當,僅是白種人的1/15-1/30。由於國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較少,因此,臨床上98%以上的糖尿病患都屬於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這種情況與美國相似,在美國約一千一百萬糖尿病病患中,超過百分之九十五是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估計有一半的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病患並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

 

遺傳模式

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是有遺傳傾向的,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的兄弟姊妹要比一般人得到糖尿病的機會增加,但機率並不高,只有大約百分之五的機會。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的同卵雙胞胎兄弟得病的機會則接近百分之五十。目前科學家對遺傳和外在因素在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扮演的角色仍不清楚。